如何做好小尺度的公共项目,今天盘点了台湾省的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它们自然而精致,在景观的设计与表达中,总能使人们的内心温暖而舒适。
编辑人员:Maggie
01 台中绿色走廊 / Mecanoo
这条曾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废弃铁路线,穿过台中市中心,紧靠河流堤坝之上,并不利于轨道两侧的流通,更像是一道阻隔的屏障。设计对其重新进行利用,以可持续的方式连接城市的不同部分,为生物多样性创造绿色走廊,同时建立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以更好地满足沿线社区的需求,塑造一条以人为本的城市绿色走廊。
为了保留该地区浓厚的历史特征,设计为项目建立一个连贯的、具有辨识度的主题,通过新的通行系统对其进行规划布局,赋予更多场地功能的可能性。
设计将绿色走廊定义为市中心的连续的开放公园,支持该地区动植物的保护和发展,同时改善市中心行人和自行车的关系,通过整合现有和新增加的功能,形成连贯的线性公园。
绿色走廊将成为一个向往之地,诚邀来访者到此探索和享受公园的绿色品质。良好的城市区位使其成为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设计旨在强化当地及台中周边社区对该场地的使用,这将催生出一个更连贯的城市基础设施。
02 心中山线形公园 / 一口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这条用山作为连接城中南北的文化束道,串起台北的绿色廊道!由宋镇迈(Angela)与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师Partner Manolo F. Ufer共同成立的「一口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设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该带状公园恰巧在其中成为特殊的存在,向南可延伸至台北车站、博爱特区,向北则是可至圆山、士林,并与一旁香火鼎盛的文昌宫和传统市集周遭环境结合,可望碰出与南段截然不同的街区生态。设计以「打造市中心中市民的山」为理念,透过「山」这样一个每个人心目中共有却又模糊的概念,设计一个只有城市居民能够享受的特色廊道,让市民可以穿梭其中。
从景观的角度拉出不同的视野,不规则曲线设计与灰白简洁的颜色,用深色抿石子导引出动线,时而有几摊耀眼白伞下的摊位、时而有街头艺人的歌声让人驻留,周末还有演场会,走在这儿仿佛是在东京六本木21_21 DESIGN SIGHT前的公园,同时与必看的台北当代美术馆比邻而居,即使在30度的高温下市民们依然在带状公园的装置下随意散步、看书,全家大小随意走动。
公园内依旧保留许多高低不同的步道,透过这些天台,民众可以拾级而上,为城市生活带来不同视角,而刻意做深的座位区能够让市民随意坐卧,恣意占领属于自己的一块角落,街区民众可以带着茶具、开始泡茶聊天,比起各种装置的热潮,设计师更在意的是街区的民众在日常时是如何自然地使用,并期待见到更多不同使用的可能性。
公共空间的打造与设计,影响民众如何享受、使用一个城市,心中山不只是一座新的文青公园,心中山是串起台北市南北的文化廊道、在城市之中打造出属于市民的舒适角落,期许从心中山开始,透过多元的参与改变台北的未来景观。
03 台南河乐下沉广场 / MVRDV
台南“河乐广场”是一个城市更新与改造的公共空间项目,MVRDV受台南市政府城市发展局委托,将位于市中心的老旧台南中国城通过设计重新连接城市与自然和水岸,以整合旧台南中国城和海安路的景观新策略,使台南运河东侧的“T”型轴线焕然一新。
除了新的公共广场和城市景观水池,该项目还包括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流量以及增加在地原生植被的同时,探讨时间和空间转换的可能性,拆除原有的商场建筑,对老旧材料进行回收与充分再利用。保留的建筑混凝土框架经过巧妙地拆解和利用,可以被适当地改造成小商店、报刊亭或其他便利设施。
由地下停车场改造的下沉公共广场,可作为游乐场、聚会空间和演出舞台,与城市景观水池和繁茂的本土植物掩映其中,并被遮阳的半开敞回廊环绕。经过精心设计的景观水池成为四季可游玩的理想聚会场所:随季节的变化而自行升降水位的水池,可以降低户外温度的喷雾系统,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环境摆脱闷热,同时也能减少空调的使用。
刻意保留的部分结构,旨在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场地历史与价值,这种保护历史旧址的创新方式,意味着该场地没有以刷新抹白的方式被清除而焕然一新——而是将原商场的地基突出于公园和泻湖之上,就像一个当代罗马广场,为过去关闭运河而建立商场的历史决定提供了一个视觉记忆地标。
“河乐广场”的关键性策略是将绿色带入城市中,公共广场和海安路段都引入了大面积植被。利用当地各种原生植物混合种植在一起,模拟台南东部的天然绿色景观:乔、灌、草植物搭配形成多层次绿化景观。“在‘河乐广场’,人们可以在绿意盎然的商场旧址上沐浴。孩子们很快就可以在过去的建筑废墟中玩水嬉戏——这多么奇妙!”
MVRDV的联合创始人Winy Maas说道:“受台南城市历史的启发,原始丛林和水都是重要的灵感来源。台南是一个非常“灰暗”的城市,随着绿色丛林被重新引入每一个可能的角落,这座城市也将重新融入周围的风景。
04 那鲁湾里民集会所 / 境衍设计+林柏阳建筑师事务所
什么样的空间被称为“集会所”?一座由木头所搭建的屋架,还是一棵树就足以提供人群集会空间?“集会”的状态不应被空间的框架给限制住,定义一座集会所的时候,不一定需要明确的墙壁边界。
新竹的17公里沿海架构上,在那鲁湾街尚未出现一个较好的停留点。这次文化聚落的设计,希望让此处成为一个航站、车站一般的集会场所。原住民、游客等不同使用者,能带着不同的观点同时出现、体验,叠加在这座地景建筑之中。
远看那鲁湾街,那里是一望无际的湿地与无限蜿蜒到远的海岸线,环境中没有对象与物体,仅是一片融合在一起的风景。集会所能不能与大地成为一体?虽然无法将人造建筑完全与自然环境相比拟,但仍然思考着要如何尝试趋近、讨论“建筑就是环境的一部分”。
人潮散去时,静止的集会所彷佛与大地融为一体;而当人群聚集在此,空间中的风、光、视线,令人想自由移动,不自觉地探索空间。许多弧墙的曲线、四处开阔的透明拉门,没有明确定义的空间,似乎隐约有股力量,让人漫步其中时产生对空间的好奇。这样的引力像自然生生不息的能量,水在这片湿地之中不停流动,寄居蟹在流沙间自由爬窜。
一般而言,建筑被当作观看的重点,而在那鲁湾文化聚落,看出去的风景应当比看着建筑的时刻还多。拔高的瞭望塔提供了360度阅读环境的机会,立起的墙体让人们在旋转向上的过程,就像爬山行经的过程一样,只能看见一侧方向的景色,而当绕行至最高点时,不知不觉已浏览整个海岸地貌的全景。
看似随意的弧,其实是经由反复确认日照角度所形成的。在构筑时,它们是被清楚整理过的弧,不让零碎随意扭动的曲线影响建造的效率。即便如此,经过数学计算的曲线,人们并不会在空间中意识到四个虚构参考的圆,而是自然流动于其中。
05 景观的痕迹 XRANGE Architects
项目原址为台北火炮厂,后改为台北铁路厂,该厂址毗邻今天的台北车站,该车站是该市和台湾北部的交通枢纽。博物馆公园作为国家历史古迹,是雄心勃勃的台北西区门户项目的绿色焦点之一,该项目是一项城市更新总体规划,横跨台北市中心近三分之一的面积。
设计以“景观的痕迹”为理念将场地上过去的转变设想为向公众展示的历史印记或城市痕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该遗址出现了许多“版本”,仅存初步的地图和记录的情况下,考古重建毫无意义,也不可能,因为部分或大部分历史遗迹在城市演化或现代地铁建设时已然消逝。
“模糊”、“渐变淡化”和“模糊边缘”的景观设计语言,是我们基于非绝对位置塑造近似历史印记的设计策略。用一种轻松抽象的方式讲述这些历史印记的故事。重点是激发好奇心和认知想象力,而不是为考古学提供地理位置的关键证据。历史印记是台北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就像记忆一样,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在重叠和碰撞中讲述这里一个多世纪的成长和转变的故事。
另一方面,设计师选取了一些被认为平淡无奇和非正式的地点,并努力将其转变为城市博物馆,为台北人民创造一个独特的场所。结合场地的环境、社会与文化,设计用红砖标记木檐走道,灰色花岗岩作为建筑轮廓或红色花岗岩标记铁轨等,不同砖块图案与20年代拆除的铁轨痕迹叠加,并与木制历史建筑相互“碰撞”。这是场地变革精神的有力见证,因为所有这些元素都来自不同的时间线。在这里,它们碰撞并塑造出时代变迁和城市转型的感觉。
06 嘉义市立美术馆 / 太研设计
随着二十世纪的结束,大量生产与消费的时代告一段落。时代的发展,使那些越有历史的建筑物更突显其价值与重要性。这个前身为市定古迹「烟酒公卖局」嘉义分局,由日本建筑师梅泽舍次郎(Sutejiro Umezawa)设计,建造于日治时期昭和11 年(西元1936 年),于两年后完工,负责云林、嘉义、台南三个县市的烟酒专卖事业。
深受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这里传达出的建筑信息是:自由非对称的平面、强调水平线条的建筑造型、出挑雨庇及阳台、屋身贴附面砖与现代建材,楼梯、落水头、烟囱等机能性元素被强化,内部走廊转折以一方一圆开窗做双侧采光的明亮楼梯、一到三楼梯间柱头装饰的八角棱形等焦点,造型上的历史语汇已卸下主导力,而整体的轻巧化亦取代往昔厅舍建筑的厚重感。
设计师认为:艺术是,当人愿意走进来,以创造艺术型态的都市地景为出发点,将展演空间与都市街道空间分解并加以重组,将文化展演、艺术欣赏从美术馆中延伸到户外中庭,在车水马龙的大马路旁塑造美术馆一般的艺文飨宴空间。
嘉义美术馆的广场,如同都市的客厅,散落的石材座椅,围绕着绿地高高低低的弧型座椅,分别有着45cm、75cm 的高度,提供或坐或靠的休憩,隐晦的出现在绿地边缘,与植栽相互映衬。
乔木疏密配置与株距,间接的排列出休憩空间与动线,延滞了进入美术馆的行进历程,榉木林紧贴着入口外缘,阻挡由远处窥见建物全貌的视线,顿时失去方向性的沉静空间,榉木林广场塑造的空间强度及隐喻性,进一步强调美术馆入口前庭的主体性,如此做为进入美术馆前的重要里程。
地被植栽选用黄杨、迷迭香、芙蓉菊、女贞等的灌木搭配,呈现常绿且不同色系的地景,并以少量的狼尾草与四季草花点缀,优雅又野放的原生植栽,带给嘉义市区新的风貌。
随着风将树叶的影子打落在地面上,随风摇曳,观看嘉义美术发展的历程与转化,借着烟酒公卖局的躯体,持续传唱着艺术的歌…
07 雍居仁爱 / 中怡设计
当「绿」与「光」相会,交织出万变的表情,空间中不再需要多余的装饰,基地环境不再需要多余的言语介绍,安静地留予参访者自身的感官去体验!
项目位于台北市仁爱路,设计之处,设计师希望保有原基地内众多的树木,以降低对于邻里环境的冲击,因此我们思考着打破一般售楼处惯用大型体量的手法,反之将各空间单元打散,并将其如同卫星般错落于现有的林木间、环绕着基地中央的老树,再以蜿蜒的回廊将其串联。
参访者步行其中犹如穿梭于林荫之间,首先由保安亭通过户外的回廊空间引导串联,进入室内大厅,再转进两侧通透的玻璃廊道,周围的树木成了空间的主角,随着光影的变化及空气的流动,大量的树影,时而摇曳、时而闪动,映射于素净的水泥地坪上,此时室内外空间早已相互渗透,消弭了分界。
「微反射材质」与「通透玻璃」的外观不强调建筑体量的存在,反之希望将其埋入树木与绿地之间,时而反射环境的绿、时而映射树枝的影!
08 NCTU-The Bus Stop(交通大学候车亭) /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项目位于中国台湾风城新竹交通大学,这里的人们多数以大型公交车由外地进入校园,对每一位交大游子而言,候车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连结求学之路的重要驿站,一道生命记忆中的独特风景。在校方强化美感校园与减法美学的思维下,设计将校园内的候车亭进行改造创新,对使用者而言,这座候车亭承载的,不只有单纯的候车功能,更蕴含交大人的情感与对未来生活方式与生活美学的期待。
候车亭基地位处南大门停车场内,紧邻运动场所,被后山绿地所环绕,面对1.2公尺的高程差,设计师通过设计手法,软化高低落差造成的视觉与活动障碍,思考并延续校园与环境的共生,以「地景性」思维作为设计主轴,加之以「减法设计」的手段,以顺应地形的方式让建筑形式自然成形,藉由设计串联起不同的高程,效削弱了北风对于候车人的吹袭,同时结合「平台」的概念串接起不同的使用功能,地景式的半户外开放式设计,让候车亭承载的不再只是候车的功能,而增添了和周围活动对话的机会,创造了提供不同功能、族群、时段使用的多功能活动方式。
候车亭内没有固定座位,设计师以人体尺度设计一连串高低不一的平台板块,以缓解地形造成的高差,使用者可以或坐、或卧、或蹲,在空间中等待。屋顶亦作了绿地美化处理,人们可以轻易地走顶端,在树下可以乘凉,或躺在藤床上,可以躺在斜坡上休憩、看球赛、对话、谈天,藉由地景设计与仿生构造,成功诠释了场域与交大创意、开放、包容学风之间的链结。
地景式设计在构造上,单纯地以一块大面屋顶板块与29根细长的立柱便可完成,厚重的面状块体,承载使用者拾级而上与屋顶覆土的重量,为了强化建筑的轻盈感,以排序错位的钢柱结构,展现一种对比性的轻透与空间张力,并回应周遭榕树须根,形成人造树林的意象,这样的手法亦让整体建筑可以全然与周遭环境串联并隐于其中。
09 南华微光:大武山脉下的几何山水 / Atelier Let’s + JR Architects
华微光原为屏东大武山脉下的一所农村小学。打开封闭的校园边界,以农业科技、热带植物与自然景观等元素的置入翻转场域。并应用植物建立邻里连结,让居民重新进入园区感受在地风土,将校园转型成为服务社区与高龄者的地景公园,也成为屏东地区农业数位科技化的教育创新与创业基地。
重生的园区景观以当地常见的环境脉络转化成为几何地景:连续渐变的混凝土挡土墙,顺应着凤梨田的阡陌纹理,翻折出(大武)山脉陵线的想像;绿色草坡上种满可食地景,草坡下的生态水池,复育了丰富的水生植物,成为民众生态教育的场所。
水雾与微光诉说的是在地独有的集体记忆:夜间的雾气山岚顺着棱线上的光晕蔓延草坡而下,充溢桃花心木林,并浸润滋养了凤梨田。迷幻场景仿若遥望基地远方,层叠于云雾中的山水印象。
10 布尔鸟舍 Boolean Birdhouse / PSW建筑设计研究室
疫情的全球关系,建筑须长时间居家生活与工作,让人们再次对“家”有了更多的关注。家与巢是本次设计围绕的话题,家重新获得了它的意义,并且更加强烈地涉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家庭和家是人们发现爱和令人敬畏的地方,设计根植于家,并通过堆叠五个独立的房屋形状体积打造布尔鸟舍,作为偏远山区的花卉节展馆,在这个相较平坦的露天广场,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息点,游客可以在那里远足或参观花钟景点,同时提升游客在节日期间的体验。人们也可以通过进入一个只有间接光和投影艺术装置的空间来体验与给定环境的对比,以获得冥想体验。
设计以不同的方式形成了不同的个体形象,在外观上形成鲜明的印象,并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形式欣赏到建筑不同的样貌。刻意衔接的花园路径与入口,形趣味的空间场所,小孩子们穿梭其间体验着空间的变化。
建筑的体量是正常的,但在结构上是错综复杂的,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是结合借用的原理,去掉了交接面集的部分,留下了充满连续性和动态性的部分。精确的结构计算,将重筑元素的基础结构稳定,重新唤醒空间,创建并探索建筑的空间结构,这使其与自然环境融合,并通过简单的建筑形式和数字媒体重新诠释,唤醒人们对自然意识的信息,来加强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当设计师在现场漫步时,他们不时注意到美丽的鸟鸣声,但几乎没有看到声音的来源,他们意识到山上的空地没有鸟类的避难所,鸟儿远离广场,躲在更远的树上。设计想到要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息的避难所,但为什么不让鸟儿进来呢?于是,在他们的设计结合了七个鸟屋,将自然生物介绍给人类,反之亦然,即让建筑成为我们与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奇妙媒介。
Boolean Birdhouse 内部是一个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的木框架结构娱乐展示空间。每个堆叠的体积都起到平衡整个建筑的作用,倾斜和弯曲的屋顶、悬挑和悬挂的休息平台都赋予了该项目在视觉和结构上的复杂美感。许多部件,尤其是屋顶结构,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数字化制造,进行精确组装与策划,以生动的自然图像呈现复杂的形状,作为视觉交响乐。人们可以在展览期间体验到不同时间线的宁静或精心策划的媒体感受。
01项目名称:台中绿色走廊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 台中市
设计公司:Mecanoo
资料来源:https://www.mecanoo.nl/Projects/project/220
02 项目名称:心中山线形公园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 台北市
设计公司:一口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000219、https://www.instagram.com/explore/tags/%E4%B8%80%E5%8F%A3%E8%A6%8F%E5%8A%83%E8%A8%AD%E8%A8%88/
03 项目名称:台南河乐下沉广场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 台南市
设计公司:MVRDV
资料来源:https://www.mvrdv.com/zh/projects
04 项目名称:那鲁湾里民集会所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 新竹市
设计公司:境衍设计+林柏阳建筑师事务所
资料来源:https://www.fieldevo.com/project
05 项目名称:景观的痕迹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 台北市
设计公司:XRANGE Architects
资料来源:https://xrange.net/landscape-of-traces/
06 项目名称:嘉义市立美术馆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 嘉义市
设计公司:太研设计
资料来源:http://www.motifla.com.tw/casefile/43.php
07 项目名称:雍居仁爱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 台北市
设计公司:中怡设计
资料来源:https://www.cysasdo.com/project/88
08 项目名称:交通大学候车亭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 新竹市
设计公司: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
资料来源:https://www.chustudio-official.com/projects/the-bus-stop/
09 项目名称:南华微光 / 大武山脉下的几何山水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 屏东县
设计公司:Atelier Let’s + JR Architects
资料来源:https://jr-architects.com/project01.asp?Pid=E47C7F7B000755587537A9184EA5AD1F
10 项目名称:布尔鸟舍
项目地点:中国台湾 台北市
设计公司:PSW建筑设计研究室
资料来源:https://www.phoebesayswow.com/#
“ 自然而精致的公共空间,总能让人们的内心温暖而舒适。”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