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上海亦境授权mooool发表,欢迎转发,禁止以mooool编辑版本转载。
Thanks EDGING A&LA for authoriz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roject on mooool, Text description provided by EDGING A&LA.

 

上海亦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客群主体及出行方式的变化间接影响了旅游市场的变化,催生了以“自驾游”为特色的新一代“长线旅游”方式。除却常规的国道游、“此生必驾”系列道路旅游,基于全国各地方为经济发展而开发的众多旅游项目,加上短期疫情影响和社会长期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模式,近郊游、周边游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趋势,省、市域内更低等级的公路旅游市场也更加活跃。

不同于传统“从起点到目的地”的这种“点对点式”热门景点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乡村公路旅游”形成了一种“以乡道为联系纽带,下沉至村镇最后一公里,连接乡村经济”的新旅游模式,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战略要求不谋而合。

 

▽彩虹公路贯穿前行,将人们引向“诗和远方”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站在“新乡土主义”视野下,通过以乡土资源为基础,构建基于游览体验的分类模式,提出了整合山水、人文与产业资源的选址方法,从乡土风貌、场景、文化三个维度,提出“新乡土”设计策略,构建“三产融合,文化乡旅”的平台,实现对溧阳乡土与文化的怀旧再现,为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江苏溧阳1号公路是将新乡土主义融入乡村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体系的实践探索。公路全长365公里,穿行于广阔乡域,以“三山两湖”为中心,沿途布设承载地域文化特色的具有较高实用功能的旅游建筑——驿站,在串联山、林、湖、田等乡土风貌,引领全域旅游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田园生金”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通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渠道。

 

▽江苏溧阳1号公路规划图

© 今日溧阳

 

▽溧阳1号公路,“彩虹上的幸福之路”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01 乡村振兴,交旅融合新尝试,从旅游公路到公路旅游

在乡村振兴这一宏观议题上,多地已采取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或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为助推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些模式中,依托良好的文化、自然景观资源、特色农业农产品等兴起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大众的焦点,而在面对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如何推进连接众多乡村腹地的问题时,“交旅融合”的新发展模式给出了答案。

传统的公路更注重“交通功能”,是一种较为单一的运输通道。旅游公路从“功能和价值”的复合角度来进行定义,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运输通道”,其本身就是所在景区(旅游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融入到旅游资源中,甚至部分公路本身已经成为新的旅游资源,实现了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的转变。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乡村公路旅游发展

乡村公路旅游源于不断完善、成体系化的公路建设,也源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更极致而深入的旅游体验的追求。在国外,公路旅游发展得较早且较为成熟,旅游公路已成为典型的线状旅游目的地,尤其是欧美国家,已形成了完备的建设和服务体系,无论是从线路建设、发展运营,还是信息服务和保障管理方面,都有了较为成熟和可借鉴的经验。在国内,旅游公路发展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从“旅游专线”到“风景道和旅游公路”。2010年,中青旅首次将公路旅游引入中国,打造公路旅游品牌“阳光巴士”;2017年,交通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为国内旅游公路建设按下了快进键,也为公路旅游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基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而形成的庞大乡村道路交通体系,为进一步发展乡村公路旅游带来了契机。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设计介入:公路选线 + 资源评估

资源分布不均、缺乏基础设施与有效管理等,是制约乡村长期发展的掣肘,也是想要通过旅游来一定程度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难题。通过梳理和打造出一条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路线,可以连通并共享区域资源,促进乡村文化生态的平衡。溧阳1号公路是一条在现状道路网络中优选而出的一条乡村旅游公路,它如大地上的脉络,为所经之处注入活力。

新乡土主义重视对乡土资源的发掘与整合。基于此,设计团队整理了区域内已有的和未开发的公共旅游资源、地方文化特色等,并基于大量的选线研究建立了科学的评估系统,来对重要路线进行量化评估和资源价值评估、对现有公路周围环境条件以及跟周边路网的关系进行评估和可达性分析,同时对沿线现有基础配套如“农家乐”的条件与特色进行系统评估。这些由乡民自发修建的农家乐等设施对“交旅融合”的美丽公路建设大有助益,并具有不可忽略的引流作用和经济效益。

前期深入的研究成果对于后期项目的选址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设计团队将沿线资源分等级赋值评估,根据资源来确定旅游公路的走势与分布,进而对道路及两侧环境实施差异化提升,在确保交通功能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多的旅游和服务属性,大力提升其价值。

 

▽汨罗灞水库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02 筑线

项目基于修建“四好”公路的想法,并依托现有道路串联包括大溪水库、瓦屋山、天目湖、南山竹海等优质资源点,对当前的乡村道路进行全面体系化的建设,旨在将溧阳1号公路打造为“生态1号、旅游1号、文化1号、富民1号”。

 

· 基础设施——沿线景点、标识

溧阳1号公路建设以再现乡土的布局形式,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尽力呈现了场地的原生美学。公路包括北、中、南部三条线路,北线主题“情系瓦屋山”,围绕故乡情、爱国情、儿女情、兄弟情、忠孝情等打造情感体验之路;中线主题“琴音山水”,依托大溪水库的山水格局和文化遗址,打造“琴韵历史,音饶山水”的文化主题之路;南线主题“谷韵双养”,结合天目湖、南山竹海和休闲农庄打造休闲放松的康养之路。

1号公路的开发建设在于两个层面:道路实体和基于道路叠加的经济效益。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和环境条件,团队在公路沿线打造“新乡土主义驿站”,引入多种功能性停留点,并植入轻餐饮、公路咖啡、白茶文化等,打造了具有强烈标志性和引导性的标识和服务设施。象征彩虹的红黄蓝三色丝带,构建起一条“彩虹上的幸福之路”。

 

▽公路咖啡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公路咖啡店内景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无景之景——公路催生的旅游 + 文化 + 经济效应

在公路沿线引入餐饮、房车营地等业态;在驿站、景点中植入当地文化,都加强了1号公路自身的品牌建设和IP效应。以此作为宣传口,引入自行车赛、音乐节,茶叶节等体育文化活动,有助于周边村庄发展民宿、白茶、竹编、餐饮等产业,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注入活力。推动经济产业发展,能够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无极之景。

1号公路项目并非一次纯粹的景观营造,而是通过景观化的道路基础为引导,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便利,为富民和生态带来可以复制的模式。以道路为基础做长线经济,进而实现多方共赢,这就是一种无景之景。

 

 

03 驿站设计

驿站最初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了如今集服务、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功能设施。根据驾驶行为规范,不同等级道路上必须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服务站,作为能量补给点和停歇休息点。溧阳1号公路沿线的驿站由此诞生。

项目中,驿站的选址由熟悉当地环境的专业人员陪同实地踏勘而定,在此过程中,除了景观设计层面的考量,利益相关者诉求、资源的综合利用、整体效益考量等都是重要的选址要素。最终,设计团队以“新乡土主义”驿站选址方法拟定了四类驿站:场景体验型、风貌展示型、文化演绎型、居游共享型。

 

▽溧阳1号公沿线驿站布点图

© 上海亦境EDGING

 

▽1号公路沿线部分驿站信息列表

© 上海亦境EDGING

 

· 场景体验型——神女湖驿站

神女湖驿站选址于神女湖的最佳观景点,是“幸福之路——天路段”的形象标识性节点景观,起到景区导向的作用。基地总面积5181㎡,建筑面积约300㎡,驿站建筑借势营建、错落有致,内外空间有机融合,成为游客驻足休闲、与自然的对话的绝佳场所。

设计师借“大隐隐于市”的超然意境,将建筑隐藏在林中,在视觉上使沿途的自然之景更加完整。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神女湖驿站公路咖啡入口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材料铺贴细节

 

▽驿站内卫生设施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驿站一旁的“彩虹飘带”构筑物成为具有引导性的配套设施,在与建筑表现手法鲜明对立的同时,为赏景神女湖、遥望瓦屋山提供了视野绝佳的观景平台。

 

▽“彩虹飘带”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桥身构成框景并兼具眺望功能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汨罗灞驿站

汨罗灞驿站选址于瓦屋山和丫髻山之间的连接地带,基地总面积5100㎡,建筑面积约400㎡。内部茶舍“汨罗雅集”以茶文化为主题,设计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与自然山体、北侧水库融为一体。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游客欣赏自然风景、阅读诗文的风雅之处。

 

▽汨罗灞驿站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入口标志,石材加回收利用的废弃钢板

© 上海亦境EDGING

 

▽入口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地面铺设石板与白砂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汨罗雅集内景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设计遵循生态优先战略,对整体环境实施最小干预,尽量运用原生植被,保留原有大型乔木和落叶花灌木;在原宅基地旧址上进行建设,建筑采用板式预制模块组合和CLT组件拆分+组装方式,大大降低了施工环节对现场环境的干扰;地面材料采用青石板,砂石等进行细微的环境引导,使雨水下渗不会留有积水。

 

▽场地生态环境地貌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汨罗灞水库的一处溢水口流经驿站,水量虽小却常年有水。设计师依山就势修建池塘,打造生物净水池,并将净化过的水体排入下游的小溪中。设计应用雨水花园理念在细节上做功,种植沉水、浮水、挺水植物来净化水体,以及建筑小型滚水坝,增强水体的补氧功能等。驿站设计坚持“以最小的人工干预让自然做功”,同时秉承循环利用的生态环保理念。

 

▽净化水池,大丽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兼具美观与净水的实际作用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塘马驿站

塘马驿站选址于1号公路西侧,紧邻塘马水库,基地总面积9000 ㎡。在营建满足多类型泊车和多样性休憩需求的房车营地的同时,充分利用塘马地区淳朴民俗、原乡特色与湿地景观资源,再现了“桃园阡陌、原乡滋味”的地域景观。

 

· 风貌展示型——神女之心驿站

 

▽驿站雪景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文化演绎型——景詹沙河大桥南侧节点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居游共享型——黄岗岭驿站

黄岗岭驿站远离瓦屋山片区的三个驿站,位于南山竹海景区附近。设计师对其中一座双层老式办公楼和一个公共卫生间进行了改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停车位,并重点加强了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标志性建筑设计,作为吸引人群前往、停留的引流媒介。

 

▽黄岗岭驿站入口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驿站内功能设施及活动空间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驿站停车场

© 上海亦境EDGING
© 上海亦境EDGING

 

 

04 驿站运营与管理

1号公路项目一直在持续探索采用“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融媒体矩阵宣传助力以实现‘1号公路’品牌建设,再以此引入第三方投资”的运营模式。公路及沿线驿站、基础设施建设均由政府投资和运营。设计最初,团队希望在驿站中植入基础的配套设施并逐步植入住宿功能,而这将与依托道路交通的逐步完善,村民自发建设农家旅游设施形成潜在的竞争关系,经过权衡与取舍,最终选择主动让利于周边村镇,把所有的住宿功能植入到乡村,用开办民宿、农家餐饮等方式消化域内旅游刚需,以激发乡村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驿站主打轻餐饮加茶食,兼具农产品推销和文化展示功能,在运营上,采用劳务外包,由专业文旅公司人员管理,合同制聘请当地居民作为营业员以及服务员等,解决了当地的部分就业问题。从社会角度而言,通过旅游公路和驿站吸引的客流进入道路沿线的村庄、景区,促进了周边村镇的经济,让发展的硕果直接进入了村民的口袋中。溧阳1号公路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旅游之地,为当地搭建起品牌与口碑,成为人们喜爱的乡村旅游线路,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面盈利。

 

 

05 结语

溧阳1号公路主张一种畅游在路上的无极之旅,融合公路沿线的无限风光,营造度假式的体验感。公路如毛细血管把人们带到更多精美却小众的乡域自然景观之中,自驾者可以在路途中停留,用双脚接触大地,感受风景的质感,用双眼和内心来定格风景。

 

 

 

项目名称:通往瓦屋山的幸福之路——溧阳市乡村旅游公路选线与驿站设计
项目地址:江苏省溧阳市
项目设计时间:2017年-2022年
建设单位:溧阳市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溧阳市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
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南京易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建研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可得标识系统有限公司

文案策划:mooool (陈科君 SIM)

 


无限旅游,无极之景。

审稿编辑:SIM

更多 Read more about: 亦境建筑景观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