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 and Purity.
聚焦、纯粹
借鉴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情感的“微观设计”,在建筑、自然和人体之间建立一种有机联系。中村致力于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产业、材料等特色相协调,打造“只能在那里找到的建筑”。近年来,他在日本传统建筑与园林文化中找到了自己设计哲学的精髓,并积极转向投身它们的重建工作。

01
圣石庭院
日本 京都
House of the Sacred Rock
在京都北部,许多独特的山岳遗迹仍清晰可见,比如供奉祈福山神降临栖息的有着巨石的山住神社,以及众多借由庭园远眺比叡山和参拜的寺庙。直至今日,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们也依然仰望比叡山,用于观测天气和季节变化。因此,在这样的项目场地上,中村团队希望打造一处庭园和生活空间,以此展现当地人们对山的感知和行为。
↑ 一间朝向庭院走廊的书房
↑ 庭院圣石,树木像森林一样错落生长
场地位于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庭院的加入为每个房间增添景致和阳光。将地基开挖的土壤堆成土丘,既防止了卧室和餐厅间的直接视线,又有助于阳光反射进每个房间。在花园的中心,供奉了一块神灵栖息的圣石。这块石头虽然具有很强的物质存在感,但作为神圣的空间也具有非一般飘渺的精神意向性。
↑ 京都唐纸重现这片曾经长满芒草大地上月亮从草丛升起的景象
↑ 主柱由笔直的纪州杉原木制成
以中心的圣石为依托,花园仿若比睿山的缩影。诸如毛地黄苔草、红瑞木和斑竹等小型植物,为景致增添了纵深感。此外,通过在坐姿视线以下区域增加植物密度,促使人们自然地半闭双眼,这是打坐冥想时的自然视线高度,同时也是内省自身与观照外界的状态。
打开通往起居餐厅的入口门,一根部分根部外露的雪松原木笔直挺立,稍稍偏左,将视线引向右侧的圣石。
当你半闭双眼将视野与宛如睫毛般垂落的北山杉木椽子重合时,时空瞬间扭曲,日本枫树幻化成云朵,杉树苔藓化作杉林,人便超越尺度,在比睿山的上空飘浮。在佛教中,山被视为灵魂的归宿,是净土;在山岳修道-萨满教中,山是曼陀罗。基于日本园林的起源据说是一处供奉之所,庭院景观便承载着对这样世界的虚拟体验,呈现出一种以觉悟和涅槃为特征的宁静之景。
02
玻璃砖庭院
日本东部
My-riad of Optical Glass Bricks
花园最初是作为祈祷之所而出现的。就像“天堂”一词源自古波斯语“pairi-daeza”,意为有围墙环绕的花园一样,中东地区的人们试图在庭院中营造出死后世界的天堂景象,以此作为灵魂的休憩之所。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的“里亚德”住宅中,可以看到这种景象:在尘土飞扬、酷热难耐的老城区迷宫中,庭院里四角铺满的冷色调瓷砖呈现出几何图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当喷泉的水声和啄食橙子的小鸟的鸣叫声在庭院中回荡时,这里仿佛就是天堂。
一座珍贵的庭院隐匿于土墙的钝拙外观之内。这里并非炫耀财富与美丽,而是为亲友和家人营造出一片宁静天地,以求内心的秩序。庭院的空间布局或许塑造了当地人的价值观,这从他们的宗教信仰、强烈的情谊以及服饰中可见一斑。建筑与人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呼应,塑造着价值观以及文化体系。
“万光玻璃砖住宅”是一座建于低层住宅区的两代同堂住宅。业主希望拥有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远离繁忙街道的喧嚣和窥视。因此,我们构思了一个类似里亚德(摩洛哥传统庭院住宅)的家,在其中置入一个庭院,让自然现象在宁静中回响,让两代人能在此相聚。
与中东地区不同的是,这里阳光较弱,街上也没有流浪者,所以完全封闭的建筑并不理想。于是,我们制作了具有隔音效果的高密度光学玻璃砖和类似形状的蓝白色美浓陶砖,通过精心堆叠,打造一个半开放的“透明庭院”,兼具里亚德的安全性和自然现象的回响。
设计师有节奏地使用两种不同尺寸的砖块拼接砌合,将砖缝对齐,从而搭建出了包括地板、墙壁、长凳、壁炉、花坛、入口大门和窗框在内的所有结构。
这种井然有序的布局惊喜地展现出工匠手工的痕迹以及材料形状和颜色的不规则性,反而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随着玻璃在空间中散射着光影,水声鸟鸣等各种自然现象在砖块中回荡,天堂般的感官景象很快便呈现出来。
03
流水庭院
日本 东京
House of Cascade
这座住宅位于东京城区,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南边隔路是私人住宅。未来的城市住宅应具备怎样的价值?人们曾受制于病毒肆虐的自然力量,如今渴望过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随着我们的大部分交流方式都转移到了互联网上,我们需要一个与盯着屏幕的短视日常截然相反的开放空间。即便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也有值得欣赏的自然景观,即通过花园和建筑重新定义自然。是否有可能打造一种“花园建筑”,其开放程度足以让视线和气流无限延伸?这将是对自然的重塑,让半户外空间来容纳那些难以理解与预测的现象。
↑ 住宅南立面
↑ 从书馆望向南面露台的景色
二楼室内区域与露台地面装饰风格一致,营造出连贯的空间
↑ 天花板由京都市的“数寄屋”木匠用北山杉建造而成
当人们感到压力时,他们可以望向窗外,将思绪带到花园,因为花园能让人从世俗世界中抽离出来。在城市中营造出一片宁静之地,让人在世俗与自然之间往返时得以心灵释放的都市住宅,我们称之为“都市中的山居”。
↑ 湿漉漉的人字形花岗岩地板上映出如瀑布般的玻璃
为了让客户身处城市中心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我们决定将二楼的主要公共区域(客厅/餐厅/厨房)向后退六米,从而打造出一个宛如房间般的花园,重现自然。这里排列了87块定制的光学玻璃,这种玻璃既透光又隔音,过滤掉了周围的视线和噪音。精致的细节与简洁的结构相得益彰,呈现出宽8.3米、高4米的“白丝瀑布”。
在中景处,一座苔藓小丘营造出湿润的氛围,而“瀑布遮蔽树”则用其枝叶部分遮蔽瀑布,展现声音和风。在迎着晨光的墙前种上了一棵常绿树,让晨光透过枝叶静静地洒落,宛如《筑山庭园作法》(日本早期的园林书籍)中所列的“长寿树”。在下午阳光直射的墙前种了一棵日本枫树作为夕阳树,这样秋日的阳光透过枫叶洒在墙上,会把墙染成红色。《庭园造法》中提到的东边和西边树木的作用被有意颠倒过来,让树木的影子投射在它们后面的墙上。
在前景中,摆放了燃气壁炉和户外家具,使花园看起来像是现代客厅的一部分。墙壁和地面采用混凝土结构,屋顶则采用木结构。精心布置类似山间草堂的树皮圆木椽子,突出花园远处的宏伟景象。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茶道大师们不得不在联排别墅的后院以非常建筑化的方式设计花园。为了将人们带入另一个世界,采用超格的规模和界限,借此使用了“缩景”的技术来压缩景观。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寻求一种新的“城市山居”,通过与日常生活的界限相反的缩小过程,把更大的规模引入住宅,来超越日常生活的界限。
起居/用餐/厨房区域和露台的天花板木板和木条以人字形铺设,为低矮的天花板增添了立体感,而从室内到室外的地板图案保持一致,增强空间的连续性,使现代生活与具有传统日式精髓的空间相融合。
“庭园建筑”将人们带入一个超越尺度的世界,摆脱日常生活的局促感。阳光洒在静谧的瀑布上,其视觉效果随着一天和四季光线变化而变化。寂静并非存在于无声,而是当本应听到的声音听不到时才会出现。这座房子试图营造一种面对阳光、风和天空等周边自然的生活方式,同时与城市的景色温柔相融。
以上图片资料来自设计方, 由mooool整理编辑,任何形式的转载或引用,请邮件联系我们mooool-serv@qq.com。
审稿编辑:Via Wan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