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mooool向读者朋友们发布了2021网站项目的年度数据报告,主要根据浏览量罗列出了几大类型中最受欢迎的前十名项目,为大家和我们做了一次粗略回顾。但只根据浏览量来判断项目好坏必然是片面的,也不是mooool的推广初衷。我们也注意到未入榜的项目中,仍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项目,其背后是许许多多在行业中孜孜奋战的人员,大家的辛苦与进步不应被忽略。因此,mooool从自身媒体角度出发,整理了2021年可圈可点的项目名单,推荐读者朋友们再次阅读学习或交流探讨。虽然篇幅受限,不能尽善尽美,但愿我们能为优秀的项目和设计理念的传播再一次尽力而为。(以下项目为编辑部自由臻选,不代表业内评判标准,排名不分先后)

 

主策划:陈科君
编辑人员:mooool编辑部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长江与黄浦江交汇之处,是上海重要的长江滨江岸线,改造前滨水岸线以混凝土防洪堤和防汛通道构成。设计结合江河、邮轮与宝山文化,以“宝山之舷”为主题,营造趣味性的市民空间,体现本项目的在地独特性。同时,按照滨江贯通的总体规划,本项目区域示范先行,确保“三道”连续贯通。提出自然韧性、趣味体验、社区融合三个策略。自然韧性用以应对滨水地区的生态敏感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建设生态型的水岸风貌;趣味体验旨在创造与邮轮文化相呼应的滨水休闲互动体验;社区融合关注与周边社区的链接,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便捷优质多元的滨水生活方式。

 

 

 

项目简介

梅林片区地处福田区的北面,也是“背面”,主要以城中村、老旧住宅和工业区等功能混杂,城市建筑老化,空间品质不高,形成了大量的“城市盲区”。设计以“开放、生态、多元”为原则,对场地及周边进行系统梳理,拆除围墙打开公园的边界,建立公园与城市街道和小区的可达性;砸掉现状钢筋水泥地,让土地重新呼吸,建立生态的景观基底;完善公园路网及基础服务设施,考虑周边使用人群设置儿童游戏场地、阶梯广场、文化展示长廊及慢跑道等多元的休憩娱乐场所,将场地变为安全舒适的社区公园,让原本封闭的荒废地转变为活化周边社区的城市公园。

 

 

 

项目简介

位于南山区深南大道的万象天地是深圳当下最具人气的商业街区,随着季节或节日的更替,这个时尚街区也会随之切换使用场景。面对场地多样的使用人群以及频繁切换的使用场景,设计试图为该屋顶花园提供一个可聚可散的方案。以“水滴”既“有形”又“无形”的特性为灵感,设计了一座既能满足高容量商业活动需求,又能兼容个性化生活方式的“水滴花园”。呈现出丰富灵活的空间变化。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属于宁波市东南部,处于穿山半岛与象山半岛之间,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深入内陆的狭长型半封闭海湾,也是一座理想的深水避风港,拥有优良生态基底。设计在延续原有示范区景观风格基础上,尊重场地原生样貌,着力以质朴简约的设计语言,围绕自然度假主题,将重点放在沙滩植入、堤坝改造、湿地梳理、山体修复及亮点营造上,让珍稀山海资源成为场地的主角,营造具有山海特色的景观体验与独特记忆。

 

 

 

项目简介

威士忌酒厂一面背山,三面环水。酒厂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二元性——流淌于自然的山水两重。山代表力量与永恒,水代表流动与改变。山与水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而正是二元性的“山水”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在此哲学观念的基础上,威士忌酒厂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如此立场:力量存在于谦逊与简单之中,存在于对于自然的尊重与深刻理解之中。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两种元素的融合往往能拓展出画幅的其他维度。正如山水画,建筑在许多方面也体现出二元性的巧妙平衡,酒厂的工业生产区域体现了如恩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诠释,而游客中心内的嵌入式几何元素,则是如恩对这片古老土地的致敬。

 

 

 

项目简介

溪山悦音乐农庄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白河东畔,在土地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代,湿地与林业用地的特殊属性,让这里成为城市圈难得的山林绿洲。初识场地,设计团队便下定决心,充分保留原有场地自然环境与特色,在此基础上为地块带来新的价值。设计在尊重原有场地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度假休闲农庄的定位,加之音乐演出、儿童娱乐、帐篷营地、篝火狂欢等功能的嵌入,以借景的方式将空间的边界外延至周边环境,用自然模糊空间的界限。借周边山林之势,营造一方低密山居乐土,形成无界式农庄景观。

 

 

 

项目简介

项目是公寓、办公、商业构成的复合型业态模式,具有多样的使用人群,对空间也具有多样的使用需求。外围是活力的商业空间,内庭是静谧的办公住宅空间;内庭尺度约30x80m,被高层建筑所包围,导致光照不足,同时其大面积为消防空间。因此景观空间定位品质、简约、复合。对居住于此的人们,希望为他们提供有梦可做的忘忧所;对办公于此的人们,希望为他们提供躲避繁忙的忘忧所;对生活于周边的人们,希望为他们提供关怀生活的聚集所;项目从目标客群的现实情景出发,旨在打造一个可以抚慰内心的“森活”所,感受森林般自然而清新的心境。

 

 

 

项目简介

项目地位于上海,设计面积有5000平方米,场地的面积足够大而且南面有湖西面又有河,虽然是家庭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更想上一层次的设定成家族庄园的布局,将来经常会有朋友家庭亲子聚会等活动,所以景观设计不仅仅需满足视觉美观,作为室内延伸的使用在布局上需要为业主提供生活所需的一系列 “花园房间”来满足不同亲友群活动功能的需求。因此设计整合可用的现有资源、分析周围环境、视线,把建筑镶嵌在了大自然里。

 

 

 

项目简介

本案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大部分从南流向北,在南北之间就出现了多条河流水巷,以及无数桥梁。面对这样一座诗意又风流的城市。项目旨在重启风骨文化并融入自然事物,通过自然形态的叙事几何,传递城市文化的风骨及情趣。造园/景观的策略,是基于本土的、精神性的建造活动:在绍兴古城,走过水巷、荷花池,踏着石板台阶,在巷子末端,似有一小酒馆。因此所有的故事都因串接的水巷和尽头的小酒馆而被延展,或码头喝茶或私塾草堂间读书,绍兴水巷生活的原生气韵得以被复刻。

 

 

 

项目简介

场地位于宜昌市西陵区樵湖岭,东靠珍珠路,北临三江桥延伸段,是葛洲坝区域与宜昌主城的衔接点。设计,意味着对场地必然的介入,作为设计师以何种视角和态度开启设计的进程,是我们的首要考量。示范区场地在结束销售功能后,将被保留作为园区主入口使用。设计一方面思考景观与建筑气质的整体性,于销售时期承担昭示性和人流聚合的职责,另一方面从具有社会价值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角度去解读场地,希望营造出更有生长性及具备吸引力的场所。

 

 

 

项目简介

保利天珺位于老荔湾的珠江岸边,紧邻珠江黄金水道,距江岸线仅数米之遥。在项目之初,我们所需要面临的,就是解读这个场地的语言与情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我们更在乎空间场景的“流动性”和“融合性”,在乎它传达给人的感受以及趣味性。场地本身肩负着其销售功能,再结合开放空间的公共属性,与榕树下自然形成的聚集、嬉戏的社交属性相契合。景观的设计,看似在营造空间,却同样在精心地诱使来者如何不被空间所限。我们对原有生活人群进行功能上的梳理,联通售楼看房动线与市民滨江动线,场地的互动性与功能性得到激活,构建一处生活剧场。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中国上海市静安区。虽然地处繁华热闹的都市中心,但它北侧是建成多年的商业广场,西侧是尚在开发的大型商业中心,周围并无任何自然景色可借。场地是块一览无余的开放区域。作为建筑主要展示面与市政人行道之间仅有的一块空间,该景观部分也是访客进入示范区的主要流线。要如何在这30x20M的空间内给访客留下耳目一新的印象和打动内心的体验是本次设计的难点。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小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通过对室内空间的延伸和渗透来划分景观层次,为访客营造多重感官和空间体验。

 

 

 

项目简介

项目所在地位于北京原纺织厂区的仓库,五座旧建筑体围合新城一个圆形的场地,基于原址原建的原则,我们保留了原有建筑的主体轮廓,在新的功能定位下进行了新建及修复。业主的初期需求中,重点提出对于儿童早期的感觉统合训练的关注,针对儿童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等)以及运动协调的统合训练,是本次设计的回应重点。

当下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 很难找到与他们天性相关的空间。回忆起我们的童年,八零,九零年代,堆放在街角的水泥管,或是捉迷藏的院落,甚至是有点刺激的平房屋顶以及邻居家的院子。这些真实的社区环境可以令孩子自主的发起活动。我们提出“回到邻里(Back to The Neighborhood)”的概念,因为我们认为一个功能完备并且可以激发孩子们自主使用大脑,身体以及感官来探索的街区,是当下都市儿童成长的有机补充。从我们自身的童年对于街区的记忆中,提炼出五个特征游戏,使得孩子在自主的游乐中对他们的肢体以及感官逐步了解,掌握以及获得协调统合自己身体的兴趣和激发灵感。

 

 

 

项目简介

这是一个私立幼儿园的改造项目,位于上海宝山区,场地南侧临河,西邻市政美丹路,北东两侧为高密度住宅,这里过去五年一直是大华蓝湖天境的项目展示区。童年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进入幼儿园,让小朋友第一次尝试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填充属于自己小故事。” 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希望给小朋友提供一个滋生快乐回忆的舞台。因而根据场地现状确定了本案的设计原则:去符号化,不增删现场乔木,来做一场释放出林下自由活动行为潜能,对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运动和语言技能起到辅助性作用的场地“微”改造。

 

 

 

项目简介

闲适、浪漫、别具风情,这是坐落于贵州高原明珠—红枫湖畔的虎山彝寨。面朝湖水,背枕青山,昔日的渔村如今成为了与朋友家人共度闲暇时光的度假酒店。秉承在地化和时代性的设计理念,整个场地遵从原有渔村白色村落的大基底,整体设计简洁质朴,利用圆润的曲线和拱门,在碧水蓝天的映衬下,营造出放松、闲适的度假氛围,将现代主义与原有村落建筑有机结合,重塑了极具艺术气息,包容开放,对话时代的渔村生活。

 

 

 

项目简介

HYLLA高山花园仰望玉龙雪山,被森林溪流等原生态的自然资源所环抱。远离城市的喧嚣,濒临佛教重地福国寺,与纳西文化策源地白沙古镇守望,拥有丰厚的纳西人文资源底蕴。致舍追求朴拙的自然之美,在景观设计手法上强调与自然共生,与历史对话。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研究,注重在地性材料的选用提炼,用当代设计语言和手法加以表达,并用当地村民祖辈相传工艺进行呈现,以达到新旧之间的共存融合以及自然生长的境界,帮助雪山下纳西文化的传承与古村落活力的复兴。

 

 

 

项目简介

基于光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项目伊始,我们就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海绵城市评估和计算,目的是构建一个科学的、多维的海绵城市系统,以适应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场地水文状况。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在易淹没区域融入了展示型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下凹绿地、绿色屋顶、植被缓冲带、生态碎石渠等海绵设施,并将其进行组合串联,收集的雨水最终汇入地下蓄水箱进行回用。同时,我们还需要构建精细化的海绵景观,使其更加符合公建项目气质,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活动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了5个策略来应对这一挑战:顺应地形,光明之眼,文化雨园,创新铺装,科普体验。

 

 

 

项目简介

项目之初,我们接到的项目设计委托任务是为新的办公社区打造一个精致又独特的景观,且需要兼容和弱化大面积的硬质消防铺装和中心的大型设备。即使先天限制重重,我们依然希望通过设计最大化提升场地的绿化,同时以长期发展的目光,增加人和自然之间连接的可能性和场地的灵活性。所以,我们的设计初衷是创造独特的、连接人与自然的城市办公环境。景观提出高度统一的设计解决方案,旨在以强烈的一种设计语言应对限制和挑战,从而将场地重新整合在一起,同时赋予场地灵活性和兼容性。层叠错落的悬浮式构筑,以其高低变化和玩味的组合方式,配以恰当的绿植(乔木、灌木组合)以及增加覆土条件, 从而缓和、隐藏并消化原本消极的限制影响。

 

 

 

项目简介

整个设计以未来为出发点,通过有秩序的几何图形,交错的光影,以极简风格,结合特质材料语言所打造。在进行空间设计时,从根本性出发打破常规,重新定义空间模块。利用空间的错落不规则,营造出“有序无序”碰撞感,让设计与时代对话,用实体留下无形的印象记忆。同时营造出“意”与“趣”。极致的曲线与极富韵律感的构图,大尺度的圆形镜面水与建筑不期而遇紧紧联结。使得空间氛围悄然更迭,在有限的场地激发无限的想象。有形无形中增强了空间质感,让空间获得更有韵律的动感与气质。

 

 

 

项目简介

浙江地区从不乏许多质朴美丽的小村庄,而位于乌镇的横港国际艺术村,自2015年起,就开始在奥雅设计师们的手下熠熠生辉。年复一年,横港乡村随着一代代人的到来一起更新与成长,每年都会被焕活点亮,留下很多不同的记忆点,周而复始,永葆活力,促使人们前来一睹为快,感受野趣和变化的新鲜感。在2021年奥雅乡建营活动的举办下,艺术村又一次发生变革,无论是悦公社(原小鸭驿站)、民宿后院还是棠悦花园等地,它们都在功能利用和建筑形态上变得更为出彩,以崭新的面貌吸引众多旅客体验乡野生活的美好,做到城乡文化的交流,也带动地方的运营和发展,这正是乡建的意义与精髓,奥雅一直走在这条路上。

 

 

 

项目简介

福田村和中国数万个普通乡村一样,也曾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被远离, 在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状态下,这个2000多亩范围的村落,如同一个空心村般的存在,人口外流、土地抛荒、老幼相守,致使产业凋产、文化断裂、环境凌乱。设计方与业主在乡村景观的营造上达成了共识,乡村景观不是简单的乡土材料堆砌,也不是夸张的技巧炫技,而是还原乡村真实的自然形象、带来新生活、吸引新村民,从根本上为高桥带来改变。因而设计对现有的资源进行规划整合,从鱼塘、农田、溯溪三大板块出发,重塑一个原生的、自然的“湖+田+溪”的乡村景观格局,将失去活力的空间逐点连接,同时依托产业类型而增加的配套服务点也为村民带来了参与建设与运营的机会。

 

 

 

项目简介

海草房古民居是胶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是长期环境、气候影响的结果。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民居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工匠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海草房。整体建造策略上回归建造的本质,注重建造过程与完成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老房子为海草顶,以修复为主,体现地域特色;新建建筑为平屋面,突出纯粹的砌筑体量特征。新老建筑之间通过相同的建筑材料、相似的比例关系融合在一起。

 

 

 

项目简介

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的尽头,呈现“六纵一横”的街巷格局。这里是深圳城市中仅有的历史文化载体,也是岭南古文化的宝贵遗存。它见证了东晋以来深圳地区的风云变迁,被认为是“深港历史文化之根”。面对复杂的空间体系,奥雅设计团队从“城市的寻根与再生”角度切入进行设计。寻根即是研究解读南头的历史变迁和民风习俗,深入了解南头古城的功能、空间和价值,挖掘南头古城的闪光点;“再生”则是将历史的转译为当代的,让南头古城“活”起来。

 

 

 

项目简介

近百年高龄的黑石公寓及其公共空间迎来保护性修缮,本着尊重历史建筑原始格局及肌理的原则,采取适当规模、合理尺度手法对其进行更新。该项目旨在将黑石公寓建筑及其狭窄的公共空间改造,并扩建为一个音乐主题公园。以上海原生植物打造出里弄夹缝中的多维空间景观界面,实现新老建筑与社群文化的共生。景观设计格局上,尊重地块历史风貌及原始肌理,一方面对建筑立面、墙体、边角灰空间等进行改善和更新;另一方面在保留原生植物基础上介入新植物,于狭窄街巷中创造出和谐生态空间,重塑有温度的社群生活。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北京东四环至五环之间,被纵横交错的数条铁轨所割据。用地保留了六条交错铁轨分割下的区域划分,一系列的商业、办公、休闲和创意空间等功能在原有的厂房肌理之下建立起新的混合社区。景观设计团队联合多家建筑事务所与委托方一起规划了合理的交通方式来连接被分裂的街区,创造一个新的整体融合丰富的、多功能的建筑形态。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是动态的过程,需要为更新留有可持续的空间,并共同激发社区活力。我们希望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技术和材料的优化,让项目的初期建设成本尽量控制低,给后期的运营有充分的保障。

 

 

 

项目简介

这些农业设施,镜面水景、草坪、三个避雨棚和活动空间全天候开放,即使是不喜欢耕种的人,也能在K农场找到乐趣。无障碍的农场设计,体现了包容性。垂直的绿墙、垂直的种植架、耕作台和水培让有特殊需要的人不用弯腰就能进行操作。照明设计强调了高差边界,充当了安全信号提示。有机农场也有益于整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因为周边所有的公园都在使用杀虫剂,所以农场就突然变成了鸟类和昆虫的聚集地,从而增加滨水区的生物多样性。

 

 

 

项目简介

项目的设计灵感始于让·努维尔大胆而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这种理念来自于对空间中人性化尺度感受的深入探究。景观设计团队基于建筑设计的理念,采用了基于设计的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设计和记录更多有创造性的设计过程,这种方法广泛用于如何营造人居舒适空间和体验,选定合宜植物种类、实现生物多样性和研究季节变化,材料选择和场所空间细节设计中去。

项目的精髓则是其大胆的建筑和独特的建筑生态立面,空中平台和空中花园,与随处可见的景观植物花钵的巧妙结合。这些渗透在建筑空间各处的花卉、灌木、树木和悬垂的植物构成了非凡的视觉和空间展示。整个场所与自然产生共鸣,为城市和社区增添了一份特殊的魅力。

 

 

 

项目简介

万象天地是深圳最受欢迎的商业公共空间。它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腹地,紧邻城市大动脉——深南大道。我们在万象天地六层屋顶设计了一座“轻花园”,希望给城市中心生活的人们带来更多自然体验。尽管场地有着许多挑战与限制,但我们希望通过不露声色的设计化解这些困难,最终呈现一个本该如此轻松的花园。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舒服的方式,于行色匆匆的生活中稍作休憩,放空、望远、闲聊,共享轻松愉悦的时光。

 

 

 

项目简介

公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珠江后航道海珠创新湾片区,拥有广纸、广钢、沥滘村等多个城市更新重点改造区域,并有新旧交集的居民区在场地周边构成富有生活气息的社区脉络。原始场地较为封闭,并对滨江视野有所遮挡,犹如一座断层的江岸“荒岛”。设计以低干预介入,注重场所精神的探索及在地文化的保留,用克制的设计手法,保留古树与码头旧址、旧物,以满足场地功能、激发片区活力为导向,将该滨江绿地建设成为社区中一处对外开放的休闲滨水公园,将隐秘的浪漫江岸毫无保留地还于市民。

 

 


 

项目简介

杨柳郡社区未来入住居民计划在4600户左右。西公园作为步行区域三十分钟内唯一的综合性公园绿地,可以为居民提供锻炼、散步、种菜、溜娃、野餐等等户外活动。人对自然的需求是动物的本能。地铁上盖的西公园绿地在本质上是一个人工的自我循环的小生态系统。它的骨架(tectonic)是围绕着两层水系统展开的:覆土层上的地表径流,以及覆土层下/屋顶层的有组织排水(地表渗水)。两条线路殊途同归,最终进入城市管网,与地下水的补充与完善无缘,不能算是一个完美的生态处理。但是地表径流的延迟与生物净化本身可以对微气候有所调节,可以缓解极端雨量对城市管网的压力。这是半空中的西公园“身体健康”的保证。

 

 

 

项目简介

1402咖啡店项目地址位于阿那亚社区内西门通往海边的主路一侧,海边市集旁原有的坡屋顶红砖建筑。分为室内和外摆区两部分。咖啡店室内部分,设计打破传统咖啡馆公共大空间的布局方式,将客座,等候区,手冲吧台,景观,产品展示等功能结合而成一个新的咖啡体验“盒子”插入到原有建筑之中,把原本一览无余的空间进行了分隔,形成更加多变的咖啡体验空间。茶色混凝土盒子从红砖建筑的临街立面延伸而出,赋予了原本规则的建筑外立面新的视觉焦点,激发客人进入探寻的好奇心。

 

 

 

项目简介

梅江人文艺术馆临近梅江湖而得名,属于梅江壹号院项目的一部分。壹号院项目有着理想化的建设目标:为城市定制最优质的居住环境,这让项目不可避免的带有城市性格,梅江人文艺术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以艺术展现城市人文,赋予其独特的城市印记。

我们针对此场所提出了梅江入海这一概念。河流是线性形态,很容易形成具有空间贯穿性的表达。环境中的玻璃砖长墙提供了视觉艺术的载体,我们创造了一条流动的光线,光线河流带领着参观者由室外缓缓进入室内,进入梅江人文艺术馆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河流在空间中穿行到达终点,在中间庭院呈现出日出江河的景象,一个自西向东的半透橙色球体缓缓转动,从庭院的绿波中升起。不停旋转的球体,随着时间与光照虚实变幻,从中心向外弥漫的色彩在波形材质的光线干涉下,呈现出一种神秘感,为静态的中庭空间增添了时间维度。

 

 

 

项目简介

东郊记忆缘起是在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东二环外侧的原老工业区,作为工业时代遗留的产物,它完整地保留了几代人熟悉的厂房记忆。董小姐与马丁公共艺术空间就坐落在东大门入口处。外围面向商业街,被高密度的树林所覆盖,景观通透度并不高,为保留现有树木,在建筑场地的选择上,对所有原有树木进行了避让,尽可能在限有空间,去展现街道与厂区的最大视觉面,呼应出建筑在林荫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在一片工业遗址和茂密树林之间,最开始的设计态度就是以少的物质介入和轻的构造措施来搭建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情境。功能业态、材料选择、构造措施和形成的简洁形态都围绕轻介入的策略展开。砖的搭接顺应拱形受力形成的桶形单元,围合起线性路径空间;手工的竹编以自然活泼的形态支撑起的泡状膜团,串联起砖制的桶形单位,并成为放大的节点空间。桶形单元暗合着工业厂区特有的“烟囱”元素,通过“烟囱”圆筒形态复刻厂区曾经的记忆,使得项目在设计中与东郊园区文化一脉相承。最终呈现在当下的新时尚与新风尚的审美空间。

 

 

 

项目简介

御窑博物馆位于景德镇历史街区的中心,毗邻明清御窑遗址,地段周边环绕着不同年代的建筑,从明、清、民国时代的老民居及私家民窑,到49年后建造的厂房,再到90年代末的商品住宅,丰富、多元的城市肌理,塑造了极其特殊的、厚重的地段环境。

御窑博物馆的地域性实践融入了对场地的阅读,这种复杂的分析涉及到了城市学、考古学、人类学、气候等相关知识领域。建筑的形式源于当地传统柴窑的启发,与罗马时期的拱券截然不同,它不是简单的几何形,而是复杂的双曲面,具有强烈的东方拱券的特征。建造过程中不用脚手架,而是利用砖的收缝错位,借助重力完成的。博物馆建筑分为地上、地下两层,门厅位于地上层。这样的布置不仅仅会让人们在走向它时感到体量的亲和感、感受到它的尺度和城市中现存的建筑保持接近,更重要的是人们进入它的空间经验与过去工匠在此劳作烧瓷的经验十分类似。

当人们漫步御窑遗址公园,穿越在绿荫下,行走在沙沙作响的碎石地面上,跨越平静的水面之上、缓步进入门厅。向左行,人们将穿越一系列尺度大小略有变化、时而室内时而室外的拱体结构空间,穿越明代的遗迹和丰富的下沉院落,开启了窑、瓷、人同源的博物馆经验之旅。

 

 

 

项目简介

本项目位于厦门市湖里区一家铝厂旧址内,建筑原本为厂区浴室。本次受佛像艺术家蒋晟之托,将该建筑改造为全新的工作室和展览空间,闹中辟静,名为“极乐场”。“极乐”一词源自佛教,意指向西经十万亿佛土之彼方,但“极乐场”却不意在成为一处与世隔绝的净土。业主希望能够摒弃“隔绝、遥不可及”等概念,打造一处引人入胜的精神场所。

不同于以往的建筑设计,这是一个目的特定的场域空间,改造后用于展示蒋家班佛像,因此不仅需要人性的体现,还需描绘神性与宗教性的色彩。经过与业主前期交流,我们对一个消隐的、甚至无形的建筑概念逐渐达成共识——建筑于此,仅仅是承载佛像与容纳佛学精义的媒介,是佛在俗世中的一处“居所”。

根据“佛的居所”的建筑概念,首先堵了1、2号楼外立面的窗口,并打通了1号楼的内部墙体,由此得到一个相对整体化的“暗室”,营造出一种向内、封闭的空间氛围。在展厅内部运用大量留白和一体化背景,将部件细节自然隐去,让佛像的自有形态愈加凸显。随后对建筑外部进行整理与简化,将部分体量做实。建筑外部使用了与内部相同的檀黄色涂料,原本立面语言相异的三栋建筑由此和谐交融。建筑形体在树冠的掩映下消隐了边缘,变得隐忍克制,似有还无。

 

 

 

 

Ο 特别推荐

 

项目简介

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位于涪江流经重庆潼南区中心区域两岸,南侧紧邻大佛寺四级风景区,地处潼南城市形象展示的核心区域,是高密度城市中难得的滨河滩涂绿洲。设计师以打造“与洪水相适应的滨江滩地——涪江湿地的回归”为设计目标,尽可能保留河道的滩涂湿地环境,压缩城市阳台的边界,架设步行廊道,增加市民的湿地体验空间。

项目以“江舟花堤悠悠走,三千须弥漫漫寻”为愿景,挖掘潼南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一个是历史悠久的航运文化,一个是以大佛寺为基础的的佛教文化,从而打造具有本土文化性格的城市滨河湿地景观公园。在一个99公顷的人工湿地之上,用一种类似荷花叶脉的肌理,控制全局,水泡湿地重复出现,配置各种乡土植被,而形成旷野本底。而一颗颗金属材料构筑的露珠状装置,使这个湿地“大中见小”吸引人驻足流连。

 

 

 

 


*本文的整理意在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优秀设计力量,mooool从自身平台发布的项目中手动精选,力量有限,认识的行业作品也有限,必然整理不全,有遗漏的好项目望各位理解,大家如果有收藏推荐的好项目,欢迎留言评论分享,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_^

 

 

 


0 Comments